小米YU7一经推出,立刻引发了消费者抢购的热潮;其订单数量庞大,甚至让雷军本人都感到出乎意料;在此情形下,如何平衡交付和生产之间的冲突,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。
爆单盛况
自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以来,在短短18小时内便吸引了24万份订单。随着6月27日的到来,锁单量继续攀升至24万份,这一数据已超越了蔚来和小鹏汽车去年全年的交付总量。尽管上市初期的抢购热潮已经逐渐平息,但订单量依然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。直至7月2日,北京某家店铺仍有新车主进行预订。
雷军反应
雷军在审视了三分钟内的大额订单信息后,脸上流露出惊讶的表情。经过反复核实,他最终向周围同事分享了相关细节。起初,他对YU7的销售额表示担忧,这一疑虑主要源于其价格定位偏高。针对“多数订单来自SU7用户转购”的质疑,他明确表示,SU7和SU7 Ultra的转购订单在YU7总订单量中占比不足15%,这一数据让他对YU7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及公众评价充满信心。
产能困境
小米汽车的预订量大幅超过了预期目标,等待购买的人数众多。自去年一期工厂投入运行以来,原本规划的年产量为15万辆,现已通过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制,将月产量提高至约3万辆。尽管如此,这一产量仍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。目前,已下单的客户预计最早将于明年收到车辆,而最长的等待提车时间可能超过一年。
雷军建议
雷军呼吁大众保持理智,并保证会扩大生产规模。他向急于购车的网友推荐了小鹏、理想和特斯拉等汽车品牌,并对小鹏G7和理想i8的上市信息进行了详尽说明。同时,雷军透露,考虑到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,出口计划将被推迟至2027年。
交付数据
7月1日,小米发布了6月份的交付情况,数据显示该月交付量成功突破了两万五千辆。在众多新兴品牌中,小米位列第四,紧随其后的是零跑、理想和小鹏。截至上半年,小米的交付总量已经超过了十五万辆,这一成绩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交付量,充分展现了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。
未来展望
产能紧张问题虽存,业界普遍预计,二期工厂将实施轮班制以增加产量。与此同时,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预订兴趣浓厚,对未来发展保持乐观。然而,如何迅速突破产能限制,确保供需平衡,是小米汽车亟需面对并解决的关键问题。
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UCATV游戏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好游推荐
MORE 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