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网络平台上广泛传播一则信息,称“重庆三峡学院以75万元的高价购置了价值仅为299元的路由器”。这一消息迅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。公众不禁对这一看似不合理的采购行为产生疑问,究竟这一举措背后有何隐情,值得我们深入探究。
事件曝光引关注
5月9日,重庆三峡学院公布了本次招标的结果,其中一条信息——“以75万元的高价购买价值仅为299元的路由器”——迅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。这一显著的价格差异,如同引爆的炸弹,迅速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,质疑之声如同波涛汹涌。各界人士纷纷猜测,这一事件背后或许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内情。
专家称遇虚假应标
5月11日夜晚,业主方评标专家胡仲华对媒体发表声明,强调本次事件中存在投标者进行虚假投标的行为。具体表现为技术参数的虚假报告,即投标文件中所承诺的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。依据重庆营商环境的相关法律和规定,在评标过程中,一旦投标者承诺达标,专家需核实其达标情况,并允许其参与下一轮报价。最终,报价最低的投标方将进入下一环节。
虚假应标处理流程
胡仲华提到,他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进行了交流。依据相关法规,此类虚假投标事件应在公示期结束后进行处理。在5月9日招标结果揭晓之后,他进行了调查,发现中标设备所声称的“出口防火墙”实际上只是普联路由器,并非真正的防火墙。当天午后,他向重庆公共资源中心递交了相关文件;遗憾的是,工作人员告知他需待公示期结束后才能开始处理此事。
学校核查终止采购
三峡学院于5月11日公布《说明》,指出在5月9日的调查中,工作人员发现拟中标产品与相关技术规范不符。学院随后启动了取证程序,并证实该产品与既定的防火墙标准存在明显差异。鉴于这一违法行为,5月10日,重庆市政府采购网对外发布了关于采购终止的公告。
评标专家人员情况
胡仲华指出,在参与本次评标活动的三位专家中,有一位专家来自重庆市主城区的软件企业,而另一位专家的专业领域尚未对外公布。根据公开资料,胡仲华是三峡学院科研处的一名工作人员,他在2000年曾发表过学术论文,并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。
争议源于信息缺失
胡仲华指出,争议的根源在于《中标公示》未能详尽展示设备信息,仅公布了299元价格的路由器,而价值超过十万元的另外两台设备并未在公示列表中呈现,这一遗漏导致了公众对实际情况的误判。
重庆三峡学院的采购争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,同时也促使公众进行了深入的思考。在未来的政府采购过程中,如何防止类似虚假投标事件的再次发生,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。为此,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读者参与到对此话题的讨论中来,为文章点赞,并积极分享。
复制本文链接快讯文章为UCATV游戏站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转载。
好游推荐
MORE +